Tel:153 2100 2012

Email:ceo@lianyun.wang

Beijing Four Sentences of Heng Qu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北京横渠四句科技有限公司
上海市场化技术转移服务机构相关问题分析与对策建议
来源: | 作者:4SHQ | 发布时间: 962天前 | 3150 次浏览 | 分享到:

技术转移服务机构作为上海技术交易市场的主体要素之一,活跃于技术供需双方之间,促进成果供给端与应用需求端的知识流动和技术转移,在技术交易市场中承担着重要角色。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技术转移服务机构、培养技术经理人。”据统计,截至2019年,上海市场化技术转移服务机构总计138家,服务机构总人数达6276人,促进技术转移项目(包括转让/许可/作价投资/产学研合作)成交数量总计2433项(数据来源:根据尚未公开的数据统计)。经过多年发展,上海的服务机构立足上海,服务长三角地区及全国,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在专业化水平和国际化程度方面,领先于外地,树立了良好的上海名牌,是上海市技术转移服务的宝贵资源,是推进技术要素市场化配置的一支最活跃最有创造力的有生力量。但在上海科创中心建设迈入新阶段的背景下,现有机构的服务功能尚需完善,服务能力亟需提升,运营模式还需优化。

为了进一步探究上海技术转移服务机构发展所面临的问题以及对策,课题组搜集相关资料、结合《2019上海市技术市场统计年报》等相关数据,在调研座谈与吸纳专家观点基础上,做出以下分析,供参考。

一、现存的主要问题

(一)部分民营化技术转移服务机构运营困难

据统计,上海市场化技术转移服务机构中民营服务机构占了大半。对市场化服务机构2019年的营收情况进行分析,发现多数服务机构规模较小,71家年均营收不足500万元;三分之一(47家)的服务机构尚未盈利,其中民营服务机构有32家;更有民营服务机构反映公司运营呈持续亏损,难以维系,例如,某国内最早专门从事技术转移的知名机构,从业人员从最多时的70余人,到2020年底,已经不足10人数据来源:根据尚未公开的数据统计)。

因技术转移的不确定性高、周期长等问题,市场化的民营机构现金流普遍紧张。因此,在当下科创服务的时代风口之下,业务重心纷纷从原有的“2B”(面向企业)转向“2G”(面向政府),各地政府采购服务委外运营技术大市场成为一种主要经营模式,为技术转移服务提供了一定的市场空间,但部分服务机构过于依赖政府购买,也降低了面向市场主体的服务能力,间接促使企业作为技术交易的市场主体对于服务机构的服务能力越发呈现不信任即不采购的业态。

(二)专业化技术转移人才短缺

据统计,截止2019年底,上海市场化技术转移服务机构总人数为6276人,其中专职从事技术转移人员数为1391人,占比22%2。按照科技产业发展的趋势,技术转移人才数量远远不够,其中高端复合型人才极度匮乏。据分析,以中美对比为例,中国高校的专利数量大约是美国高校的30倍,而技术转移人员只有美国高校的十分之一,两项综合,存在300倍的差距;同时,目前常见的技术转移人才培训班见量不见质,培训内容难以全面概括成果转化各个方面,人才培养无实质性进展。此外,由于行业对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而实际经济收入不高,导致技术转移人才流失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