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表1 中国成果转化指标体系与美国、欧盟、英国的比较
四、中国科技成果转化的位置
本部分讨论核心类指标和效益类指标的各国表现,开展数据对比以定位中国成果转化的国际位置。特色类指标体现的是各国背景差异和发展特性,故不使用此类指标作国际数据对比分析。
1.核心类指标比较
核心类指标主要反映成果转化规模,由于中美庞大的经济体量和领先的科研投入,此类数据指标中美两国遥遥领先于其他国家。所以,本部分仅选取中美两国高校成果转化数据进行比较。从两国核心类指标数据的比较可知,如表2所示,美国在研发投入和转化收入上占有明显优势,其研发投入约为中国的3倍,成果转化收入约为中国的4倍。尽管在研发投入和转化收入上差距较大,中国在发明专利数量上占有明显优势,约为美国的9倍,另外,中国在企业经费获得上有一定的优势,这可能与中国高校行业性院校较多、学科设置应用性较强、企业合作的产权政策更为宽松等因素相关。

表2 中美成果转化核心类数据比较
注1: 数据均为2018年口径,成果转化收入(合同额)和成立衍生企业数据来自《科技成果转化年度报告》调查数据,其他数据来自于AUTM年报和教育部高校统计数据资料汇编。
2: 金额单位为人民币,美元与人民币汇率按7:1计算。
值得注意的是,与美国成果转化已经进入稳态不同,随着中国对创新引领经济发展理念的提出,尤其是2015年后国家对成果转化出台多项支持政策和鼓励措施,近年来中国各项指标保持着高速增长。据《高等学校科技统计资料汇编》,2015—2018年,高校专利申请量年均增长20%,转让合同数年均增长30%,成果转化的现金收入年均增长更是超过40%,由此可以推测,除了研发投入规模存在不确定性,在未来几年内,按目前增长速度,绝大部分体现规模的核心类指标数据中国有望实现后来居上。
2.效益类指标比较
效益类指标是英国HESA和OECD等国际组织比较青睐的一类指标,但中国和美国并没有对其特别关注或认同,是因为此类指标在理念阐述上较为容易引起争论。比如科技成果转化率(专利实施率)在我国就遭受众多争议,而“转化收入占研发支出比重”则在美国鲜见有人在正式场合提起,因为该项指标容易引起美国公众对科研投入效率以及大学商业化的质疑。[16]但是效益类指标在绩效评估上有着明显特点和优势,可以作为衡量效率的重要参考。本部分将科技成果转化率(专利实施率)也作为效益类指标之一,对此类指标情况进行综合观察,以全面了解我国成果转化的表现。表3是中、美、英、日四国成果转化效益类指标的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