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l:153 2100 2012

Email:ceo@lianyun.wang

Beijing Four Sentences of Heng Qu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北京横渠四句科技有限公司
专家论述 | 国际技术转移的理论基础
来源: | 作者:4SHQ | 发布时间: 889天前 | 3836 次浏览 | 分享到:


2、运用。需求资源关系理论揭示了技术转让是一项新技术问世后的最后归宿,也揭示了技术转移的形成机制。这一理论揭示了需求与资源之间的矛盾运动,是技术转移发生的原因。国与国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尽管存在技术差距,但不一定必然发生技术转移。如要发生技术转移,还要求需求与资源之间存在矛盾。


这一理论说明,技术转移是有条件限制的。国与国之间是如何,企业之间、高校院所与企业之间的技术转移也是如此。在进行技术转移前,需要对技术转移的制约因素和促进因素分析清楚。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促进因素,化解制约因素的限制,促成技术的有效转移。


五、中间技术论


该理论是英国经济学家舒马赫于1973年提出的。


1、主要观点。该理论认为,发展中国家应选择中间技术进行引进,这样可以回避资金和高技术人才缺乏的问题。所谓中间技术,是指介于高技术与低技术之间的技术。这是从发展中国家的角度来看待国际间技术转移。


2、运用。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发展主要是一个充分利用现有劳动力并使之充分就业的问题。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具备以下四个基本条件:一是要有动力;二是要有技术知识;三是要有资金;四是产品要有出路。中间技术论还认为,发展中国家应优先选择劳动密集型工业,而非资本密集型工业。发展中国家在起步阶段,在资金和人才缺乏的情况下,可以选择引进先进适用技术,但到了一定的阶段以后,资本有了积累,人才缺乏的问题得到了缓解,就不能选择这一理论。否则,技术水平就永远跟不上去。对于一个地区、一个企业来说,也是如此。


六、技术转移政策性理论


技术转移往往牵涉及到经济政治利益,因而涉及相关政策。


1、主要观点。该理论主要有以下三个观点:一是技术转移内部化理论,即技术有其专有权属性,导致技术转移有内部化趋势,因而主张技术转移的非公开化,但其实,发展中国家想通过引进外资达到引进技术的目的。二是技术从属论,即认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存在支配与从属、掠夺和被掠夺关系,因而技术转移实质上是发达国家用以支配发展中国家的手段。其宗旨是发展中国家应设法改变在技术上依附发达国家的从属关系。三是适用技术论。适用技术是指能够适应社会环境并以正确的方式满足社会有效需求的技术。


2、运用。该理论认为,发达国家应与发展中国家共同开发真正适用于发展中国家的技术,而且发展中国家应从国情出发,不能一味追求技术的高精尖。这一理论与中间技术论有相似之处,也有较大的局限性。


七、创新扩散理论


创新扩散理论是埃弗雷特·罗杰斯于1962年在其出版的《创新的扩散》一书中提出的,后来经过多次改版,不断丰富其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