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l:153 2100 2012

Email:ceo@lianyun.wang

Beijing Four Sentences of Heng Qu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北京横渠四句科技有限公司
专家论述 | 国际技术转移的理论基础
来源: | 作者:4SHQ | 发布时间: 843天前 | 3706 次浏览 | 分享到:

技术转移的理论研究也就100多年的历史。1904年法国社会学家G·塔尔德提出了技术知识传播的“S型传播理论”,认为技术知识在传播过程中模仿者比率呈S型曲线。20世纪50年代理论界出现了“二元性传播假说”,认为信息的沟通是通过大众性传播媒介和高层次权威人物之间的交往完成的。进入20世纪60 年代,罗杰斯( E.M.Rogers)将视角从社会学转向经济学,提出了创新扩散理论。曼斯菲尔德( Mansfild )对工业领域技术创新的传播速度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技术选择理论。以下简要介绍几种技术转移理论。



一、技术差距论


技术差距论(Technological Gap Theory)或技术差距模型(Technological Gap Model)是由美国学者M.V.波斯纳(Michael V. Posner)于1961年在其《国际贸易与技术变化》(1961)一书中提出的。


1、主要观点。该理论认为,技术差距是技术转移的前提,且技术总是从其“中心”(发达国家)向其“边缘”(发展中国家)实现转移。技术一旦被模仿,技术差距消失,技术贸易就结束了。


2、运用。有人借用物理学中势能的概念来加以解释,在技术发达的国家,其技术势能高,在技术不发达的国家,技术势能低。因存在技术势能差,即技术差距,技术就从势能高的地方流向势能低的地方,势能差越大,技术转移的驱动力就越强。技术势能差,不仅表明转移方与接受方之间存在差距,两者的位置高低也不同,比技术差距更形象,更具说服力。这一理论也可解释技术的梯度转移和不同机构之间的技术转移。


由于技术转移还需要技术接受方具备技术的实施能力,也许技术势能差越大,技术转移的驱动力越强,但技术接受方的实施能力越低的话,技术转移仍然难以发生。


二、技术选择论


即对外直接投资与技术转移的选择理论。


1、主要观点。美国学者曼斯菲尔德认为,企业在维持正常生产的要素供给能够满足,且出口能获得最大利益的条件下,一般选择FDI,以实现对技术的专有控制权,并在国际上保持技术优势和竞争优势,进而可实现垄断利润。当FDI遇到障碍时,才选择技术转让。这是基于技术输出方与输入方之间存在较大的技术差距的前提下,在哪些情况下选择哪种转移方式可以获得更大的经济利益。产品出口可获得全部利润,经济利益最大,作为最优先采用的方案。尽管FDI也可以获得全部垄断利润,但投资的风险也比较大,可作为次优选择的方案。技术转让方式,只可获得部分经济利益,只是延长了技术的生命周期,可作为最后选择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