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l:153 2100 2012

Email:ceo@lianyun.wang

Beijing Four Sentences of Heng Qu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北京横渠四句科技有限公司
专家论述 | 国际技术转移的理论基础
来源: | 作者:4SHQ | 发布时间: 843天前 | 3703 次浏览 | 分享到:


1、主要观点。罗杰斯认为,创新是一种被采纳者视为一项新颖的主意、实践或事物,其实质是采纳者解决问题的新方法和新方案。而创新扩散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是多个个体对新构想的主观感受与沟通的过程。通过社会化的沟通过程,创新的意义才逐渐显露出来。


创新的采纳率与其下列属性密切相关:一是相对优势,即某项创新优越于它所取代的原有方法(方案、主意等)的程度,包括经济的、社会的方面等。二是相容性,即某项创新与现有的价值观、以往的实践经验、预期采用者的需求相一致的程度。这种相容性有助于采纳者理解其意义,产生亲近感。如果不相容,则会产生排斥。三是复杂性,即理解和使用某项创新的相对难度。越容易理解和使用,则越容易扩散。四是可试验性,即某项创新在有限基础上可被试验的程度。这种试验可消除对创新的疑虑。五是可观察性,即创新结果能为其他人看见的程度。越显而易见的创新越容易扩散。


2、创新扩散的过程。一项创新的扩散,大致经过以下过程:一是获知,即接触创新并获知其价值,包括创新是如何进行的。二是说服,即与创新有关的相关利益方形成采纳创新的态度,如果说服不了利益相关方形成良好的态度,是不可能采纳创新的。三是决定,即确定采用或拒绝一项创新活动。如果说服决策者接受一项创新,就会采用创新,否则就会拒绝。四是实施,即将创新投入运用。五是确认,即强化或撤回关于创新的决定。



● 上述理论从不同的角度解释技术转移为何发生,如何发生,各自从一个角度分析技术转移发生的原因、机制、动力等,有助于认识技术转移的发生发展过程。这些理论虽然用于解释国际技术转移,也可用于解释地区之间技术梯度转移、企业之间的技术转移


同时还要看到,技术转移理论的选择都有局限性的,不可生搬硬套。每一种理论都有其前提。企业在进行技术转移时,要确定阶段性目标。目标不能设定得太低,也不宜太高,而以通过一定的努力可以实现为好。



吴寿仁,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体制改革与法规处原处长、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副所长、教授级高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