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l:153 2100 2012

Email:ceo@lianyun.wang

Beijing Four Sentences of Heng Qu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北京横渠四句科技有限公司
行业研究 | 我国国际技术转移发展历程与思考
来源: | 作者:4SHQ | 发布时间: 844天前 | 8721 次浏览 | 分享到:

着重关注引进技术的匹配性与适用性产业,将重点放在了能源、交通、邮电通信、原材料工业等方面,旨在改善落后的基础产业。国家科委(现科技部)在1980年度的全国科学技术工作会议上,起草了《关于我国科学技术发展方针的汇报提纲》,其中要点包括“着重加强技术研究,正确选择技术,形成合理技术结构”以及“把学习、消化、吸收国外科技成就作为发展我国科技的重要途径”等;1986年,国家经济委员会、财政部、海关总署联合制定了《关于推进引进技术消化吸收的若干规定》,正式提出了“引进—消化—吸收”的方针,技术转移开始更多地与改造企业现有技术结合。


从国际技术转移的方式上看,尽管成套设备引进和“交钥匙工程”仍然占一定比重,但多样化的引进方式也已经出现,尤其是1979年《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颁布,国家开始允许外商在华直接投资,1984年提出了“以市场换技术”的战略,即允许有条件地方开放部分国内市场,以获取关键技术和设备,FDI(外商直接投资)成为技术引进的主要方式。根据对外经贸部的资料,截至1988年9月,改革开放10年来我国已经吸引了近250亿美元的外商直接投资。此外,补偿贸易、国际合作生产、出口信贷、国际租赁等方式也逐渐出现,多种跨国技术转移方式并举,为经济发展带来新的活力

创新全球化加速国内技术进步与企业“再创新”


改革开放为技术转移工作打开了发展的新局面,通过积极开展国际技术引进与合作,一方面增加了国内市场的有效供给,推动对外贸易合作,另一方面也使国内企业加快了技术进步和新产品的开发,并促进科研事业与新兴产业的发展,为国内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从1995年《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提出“科教兴国”战略、1996年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到1999年《关于加速技术创新,发展高技术,实现产业化的决定》加强技术创新、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促进高技术研究成果商业化和产业化的全面部署,我国逐步建立起了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体制机制。在国际上引进先进技术,在国内适合的地区完成消化吸收,并鼓励国内科技人员自主研发尖端科技、推动其产业化,并向其他地区转移和扩散,使技术在国内处于一种流动的状态,带动各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


进入21世纪后,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对外贸易规则逐渐与国际接轨,为我国国际技术转移活动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和空间。经过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法》中删除了对外资企业转移技术的要求,“以市场换技术”的思路成为过去式,逐渐确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