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l:153 2100 2012

Email:ceo@lianyun.wang

Beijing Four Sentences of Heng Qu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北京横渠四句科技有限公司
行业研究 | 我国国际技术转移发展历程与思考
来源: | 作者:4SHQ | 发布时间: 844天前 | 8710 次浏览 | 分享到:



李建国的《我国技术转移的现状与问题》(1997)同样将我国技术转移活动大体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与康荣平观点相同,是靠大量引进成套设备甚至整个工厂来引进先进技术的“模仿前苏联模式”;第二阶段是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技术被承认为一种商品,技术市场的概念诞生,技术转移从成套设备引进向许可证贸易转变,国内技术转移活动逐步繁荣;第三阶段则是未来以引进软件技术为主、国内技术市场交易额超过引进技术交易额为特征的。

傅正华、雷李军在《建国以来我国技术转移的发展阶段及特点》(2006)中更为细致地将我国技术转移及政策发展划分为六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1949年至1959年,以从前苏联及东欧各社会主义国家引进技术并在国内推广为主要特征;第二阶段是1959年至1962年,由于国际关系变化及国内三年自然灾害,这一阶段主要以利用前期引进的技术并结合我国实际进行技术创新活动、大力推进国内技术转移为特征;第三阶段是1962年至1978年,技术转移的来源地扩大到欧洲和日本等拥有先进技术的资本主义国家和地区,并开始尝试使用许可证贸易的形式引进技术;第四阶段是1978年至1989年,伴随中美建交和经济改革开放,技术引进的主体、形式、资金来源等都进一步丰富;第五阶段是1989至1992年,受政治风波的外部影响以及我国自身经济调整,技术引进再次处于低谷;第六阶段即1992年至今,随着国内外形势转好,我国一方面从国外引进高新尖端技术,另一方面也不断推动成熟技术在国内各地区之间的转移,甚至技术输出。

武常岐、 刘小溪、 涂政在《技术转移经济学:基于新中国70年发展的研究》(2020)中结合国际技术转移的内容和形式及其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将我国技术转移发展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1949年至1963年的“技术援助期”,跨国技术转移以国家指导下的技术引进为主,主要是来自苏联与东欧国家的援助;第二阶段是1964年至1977年的“设备引进期”,由于苏联对华技术援助全面停止和美国的持续封锁,技术转移工作的重点转向从日本和西欧引进部分成套设备与技术;第三阶段是1978年至2000年的“引进吸收期”,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广泛开展对外技术交流与合作,进入技术引进最密集和活跃的阶段;第四阶段是2001年至2005年的“全面开放期”,加入WTO为我国技术转移活动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和空间,技术引进的主体和对象都进一步开放;第五阶段是2006年至2019年的“自主创新期”,技术转移工作已经不仅局限于对技术的引进和吸收,“创新驱动发展”的指导下我国开始走向自主创新的道路,成熟技术与经验开始“走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