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l:153 2100 2012

Email:ceo@lianyun.wang

Beijing Four Sentences of Heng Qu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北京横渠四句科技有限公司
科技成果转化的指标测度和跨国比较研究
来源:科技成果转化联盟 | 作者:4SHQ | 发布时间: 1032天前 | 7770 次浏览 | 分享到:

正是因为大样本跨国数据的种种限制,国内外科技成果转化跨国研究均尝试使用个别指标判断不同国家的科技转化能力,欧洲学者较为重视专利产出水平和学术创业能力[6,7],而我国学者则更为强调科技成果利用效率。大部分对比数字显示中国科技成果转化水平与西方发达国家尤其与美国差距巨大,以“科技成果转化率”或者专利实施率指标衡量表现堪忧:任玉岭认为“我国科技成果的转化率仅有10%,比美国80%转化率低70个百分点”,按照转化率衡量,政府“用了数以万亿计的资金换来的研发成果,有90%打了水漂”[8],遗憾的是该项研究并未给出确切的比较口径和数据来源;有学者将科技成果转化率限定为专利实施率,测算中国专利实施率大约为6%[9],数据与国家知识产权局2016年调研得出“高校专利许可率2.1%、转让率1.5%,科研单位专利许可率5.9%、转让率3.5%”的结论基本吻合,该研究推算的美国专利实施率约为50%,中美差距依然明显。

也有研究显示中国在成果转化某些方面已经处于国际领先位置:李修全等认为中国高校显性知识流动不足,但若将来自企业经费比例视为隐性知识流动的参考指标,则中国高校向社会的知识流动在总体规模上高于美国高校[10];国家知识产权局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国际专利(PCT)申请数量已跃居世界第一,国际专利排名世界前10的高校中,有4所来自中国,以国际专利申请数量衡量中国成果转化能力确实出色。

因此,现有研究面临着两个问题:(1)较为成熟的模型量化方法适用于统计数据齐整、背景情况的不同国家或者一国内部不同区域和组织的对比,难以在成果转化国际比较研究中应用;(2)我国现有国际比较研究主要集中在专利实施率或者专利申请数量等单一指标上,容易以偏概全,结果分化严重,给全面掌握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的进展和具体位置造成认识障碍,并导致社会公众的困惑和误解。有必要探讨通过建立更为综合的多维指标评价体系,了解中国科技成果转化在国际坐标的具体位置,明晰发展成绩和面临问题。


二、科技成果转化概念的限定

科技成果转化原本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科技管理工作专有名词,国外并没有与我国科技成果转化完全一致的术语,研究中一般与“技术转移(technology transfer)”概念进行对应。[11]近年来在欧盟及OECD的探索和推动下,技术转移概念在不断发展,逐渐拓展泛化为技术商业化、知识转移、产学研合作等表述[12],新的概念范畴相对于传统技术转移定义更为宽泛,也造成了对应关系更为复杂。为使得国际比较更具可行性和合理性,有必要对相关概念范围作进一步厘清和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