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ail:ceo@lianyun.wang
通过联合国际组织、多边国际科技合作机制、开展双边与多边国际科技创新合作等方式,建立了一批国家级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如2002年成立的亚太经合组织(APEC)技术转移中心、2012年成立的中国-东盟技术转移中心、2018年成立的金砖国家技术转移中心等。多角度、多层次技术转移政策支撑体系逐步完善与国际技术转移实践各阶段的发展相一致,我国的技术转移政策体系也随着发展的需要体现出内容的演进与变化。首先,政策的核心目标从“引进、消化、吸收”逐步转向“自主创新”,这是与国家和 企业逐步学习积累的规律相一致的,更指明了未来国际技术转移活动需要“以提高自主知识产权和自行开发的高新技术成果转化率为主要任务”;其次,政策措施的手段从有形的直接干预,转向无形的政策支持,更多地通过资金、税收、法律法规、管理规范等方式进行引导。2015年新修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2016年国务院相继印发《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若干规定》和《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方案》,完成了科技成果转化政策的“三部曲”,实现了科技成果转化法律上的历史性突破。“三部曲”从法律层面解决了“有权转”的问题,实现了科技成果转化责权利的对等,用制度手段与经济激励进一步推动科技成果转化。2017年出台的《国家技术转移体系建设方案》,从技术转移的全过程、全链条、全要素出发,从基础架构、转移通道、支撑保障三个方面进行系统布局,旨在建成结构合理、功能完善、体制健全、运行高效的国家技术转移体系,促进技术市场充分发育,各类创新主体高效协同互动,使得科技成果的扩散、流动、共享、应用更加顺畅。此外,科技部、教育部等高度重视高校专业化技术转移机构建设和技术转移人才培养,2020年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推进高等学校专业化技术转移机构建设发展的实施意见》对高校技术转移机构的建设发展提出明确部署要求,要在“十四五”期间培育建立100家左右示范性、专业化国家技术转移中心;科技部火炬中心在全国设立了36家国家技术转移人才培养基地,并发布《国家技术转移专业人员能力等级培训大纲》,规范开展技术转移从业人员能力培养,探索建立技术经理人研究生学历教育和社会化培训相结合的培养体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章节,也提到出要推进创新创业机构改革,建设专业化市场化技术转移机构和技术经理人队伍。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