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ail:ceo@lianyun.wang
04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这一时期,世界进入全球化创新的时代,人才、资本、技术等创新要素在世界范围内加快流动,国际产业竞争形势发生了重大转变。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最关键的是促进科技和经济的紧密结合,推动科技创新成果尽快工程化、产业化,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十八大以来,我国科技创新能力实现了历史性跨越,作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关键环节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也实现了新的飞跃。开始作为国际技术转移输出方角色影响其他国家从国际技术转移的方式来看,这一时期,以技术贸易为主要形式、通过收购和并购取得先进技术的行为越来越普遍。方式的转变顺应了发展的需求,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指引下,国际技术转移为中国走开放式自主创新的道路提供了支持;同时,技术全球化趋势也为这一时期的国际技术转移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新的发展时期为我国技术转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技术转移应当是能力的转移,这种能力不仅指理解、应用、并将先进技术投入生产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取得持续进步的能力。技术本身的特征,决定了技术的更新是一个动态的、迭代的过程,通过单纯的技术转移是无法获得核心技术,也无法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虽然我国改革开放后在经济体量、贸易、制造和GDP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核心技术的自主创新能力仍然较弱,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因此,必须将国际技术转移作为自主创新的资源之一,避免落入技术转移陷阱,才能实现技术创新与跨越。在创新和技术全球化的时代,促进技术进步的因素不再以国家边界为局限,技术的研发进步成为全球各国共同参与的行为,技术竞争也空前激烈。中国不仅作为技术转移的接收方,也已经能够以技术输出方的角色影响其他国家。以对外承包工程业务为例,中国从1979年全年签订对外承包工程合同24项、总金额3352万美元,到2020年在184个国家和地区签订对外承包工程合同9933项、总金额2555.4亿美元,合同数量和覆盖范围都呈现了惊人的增长。将技术工程出口和技术出口结合,以技术出口促产品和项目出口,是在技术全球化趋势下中国企业国际技术转移新的发展点,特别是抓住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战略机遇,已成为中国制造、中国技术、中国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经济合作的重要方式。我国政府在促进最大化利用全球技术市场、高效使用全球创新资源方面也给予了大量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