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提出的“国防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是指国防工业科技成果民用转化项目、军队单位专利技术转移转化项目、国家计划科技成果(国防应用潜力)产业化项目。
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的过程中,十分关注国防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但转化类项目具有相对偏早期,产业化前景不明确的特征,难以清晰的回答地方政府最关心的投资强度、产值、纳税三大核心考核指标。
本文以下五项创新举措,既瞄准地方政府关心三大核心考核指标,又解决“三类转化”所需要的订单、融资和体制障碍问题,还要解决项目方和地方政府高效率、高质量交流对接的问题。
关键目标 | 创新举措 |
产值(订单) | 纵向需求、场景研发、以销定融 |
投资、纳税 | ”转化“+军工供应链体系/上市公司并购交易市场 |
体制机制障碍 | 公立新型研发机构、产业联盟等五类专业机构参与 |
引导基金募集 | 银行系主导的政策性母基金、基金债、保险资管 |
优化运营机制 | 路演组织与审批、分类清单管理、信息格式标准化 |
表:地方政府与转化项目关注的关键目标及对应的创新举措
一、开展纵向需求的“场景研发”,实现场景与技术双轮驱动
产值规模和市场占有率是衡量产业发展和招商项目质量的重要指标,也是部分高新区认为两类“转化”项目过于早期,离产业化阶段较远,因而“望而却步”的关键因素。
有应用场景、无技术创新是我们要防止“资本无序扩张”的“互联网平台模式”,有技术创新、无应用场景也是我们发展军民两用硬科技产业,特别是实施军工、军队科技成果民用转化的主要难题。因此,可以借鉴“互联网平台模式”对场景的商业化经验来解决这个问题,具体包括以下三项举措:
(一)推动技术团队和转化服务机构,与一批纵向应用场景的需求规划、技术论证、采购与供应链管理机关、单位形成工作联系渠道。纵向应用场景包括邮政、交通、公安与执法、应急、环保、能源、资源、海洋、通信、网络安全、人防工程、公共医疗卫生等领域,具备从利用国家行政力量加速从“个体应用示范”到“行业批量应用”高效率、低成本跨越的客观条件,切实发挥出我国国内大市场面向高端工业产品的禀赋优势。
(二)技术团队和转化服务机构在体制机制上,应能够设立围绕纵向用户的“场景研发费”科目。“场景研发费”作用上与“打车补贴”较为类似,具有快速开拓用户和增强用户粘性的功能。军民两用硬科技的一次场景研发通过“个体应用示范”解决技术产品化的技术可行性的问题,二次场景研发通过“行业批量应用”提高产品与需求的匹配度,进而解决转化工作中最困难的跨越“从1到10”的问题。目前,军品的立项投资和销售(场景)都是国家出资,在军工集团和军队技术科研体系中,“场景研发费”的体制环境、管理理念和资金来源,需要由一种与军工集团、军队技术科研单位目标一致、路径不同的制度环境和商业模式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