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ail:ceo@lianyun.wang
随着智能时代的开放创新需求日益增长,各类新型研发机构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所谓新型研发机构,其本质是要在扬弃传统研发机构弊端基础上,组织开展以开放创新为特征、以转化应用为导向的研发活动,并非简单堆砌的多种体制混杂、不定级别编制、多单位人员抽调等所谓的“四不像”机构。实践证明:没有严谨顶层设计的新型研发机构建设是不负责任的“政绩”;职能庞杂和边界不清的新型研发机构,终会因为试错成本高昂、利益格局复杂和旧政策制约等原因而终止创新性探索。新型研发机构的成功案例,在德国弗朗霍恩协会和我国部分纵向经费不足的院所可以复制:一是上面少几个管你的婆婆,摆脱单纯依靠政府输血的路径依赖;二是下面少一些行政职责流程,减少科层制内部效率低下和活力停滞;三是外面多一些企业需求客户,倒逼科技白领练好内功,做好需求导入、合同研发、人才培养、技术转移和项目落地的结合。
原科技部朱丽兰部长在《难忘的岁月》一文中回顾了“863计划”开始前的历史:“当时我们国家的经济体制还是以计划经济为主,科技界习惯于按照国家计划工作,只要完成计划就可以‘交账’了。至于自己的工作如何变成现实的生产力或战斗力,科学家和研究人员用不着、也没有能力去操心。”如今四十年过去了,国际国内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科研与转化的机制和导向必须做出系统化深刻的变革。首先是管理者的认知提升和责任担当,然后是科学家与研究人员的时代重任再认识,最后科学家与研究人员不愿做、不能做但是又必须做好的事情,需要不断培养技术经理人、技术经纪人来承担和做好。中科院西安光机所、大连化物所、青岛生物能源所、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青岛科技大学等国内一批先行者已经开创了自己的道路,需要在更多的大学院所和研发组织中,贯彻符合时代要求和科创规律的基本逻辑,进一步降低僵化科层制权力架构给创新活动带来的束缚,因地制宜地建立“开放创新+技术转移”的管理变革和流程再造。
四、思路与建议:科创解决方案与跨界人才激发培养
1、“两人破解四不”的科创解决方案
国内的知识创新体系、技术创新体系、商业创新体系,由于半封闭运行机制障碍、行政职能壁垒等原因,目前仍存在明显的领域界线和行业壁垒,研发组织存在开放创新不足、专利质量管理缺失、科技人才“帽子”评价导向、“为了项目而研发”产出导向等问题,尚不能高效实现“科学发现—技术发明—商业成功”紧密协作的国际科技产业发展规律,严重制约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知识产权强国”战略目标的实现。除了上述宏观因素,在我国科创领域中微观层面广泛存在专业知识不对称、产业信息不对称、语言逻辑不对称、科创服务不专业的现实问题,急需要在各个领域成长起来、拥有优秀跨界整合能力的中级技术经纪人和高级技术经理人,及时破解上述“四个不”的问题,即“两人破解四不”的科创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