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ail:ceo@lianyun.wang
专利全生命周期质量控制流程
3、开展“百千万技术经理人培养工程”是科技强省的时代呼唤
技术经理人的概念和内涵,是国际科技强国发展验证的结果,最早源于大学、科研院所、研发型组织和创新型企业。技术经理人来源于科研团队,他们了解专利制度的本质,善于利用法律规则和专业判断保护自己和团队的创新成果,善于利用基础性的专利分析、体系化的产业数据、专业化的研发工具,指导科研团队避免简单重复试错型研发,选择规避已有专利陷阱和包围的研发路线,开展经济理性和智能高效的研发活动;同时,技术经理人通过专业规范管理保障高质量专利产出,通过商业思维和法律手段实现高价值专利运营;在此基础之上,技术经理人主动开展面向上市公司并购需求和普通企业技术许可需求的技术转移活动。
目前我们在大学院所开展的初级技术经理人培训(以及中科院体系的知识产权专员培训等),都是国内大学院所的体系初建和机制摸索。在国内科研组织中,发掘各科研团队中青年科研人员,发挥他们专业能力、国际视野、语言优势、跨界学习能力强的特点,补强商业思维、沟通技巧、法律文本和管理能力,建立服务科研团队创新成果保护的逻辑和流程,及时吸纳外部优质服务,解决发明价值评估、专利质量管理、商业思维和法律能力缺失等科研团队的短板问题(对于有科技创业意愿、技术优势和综合能力的科研人员,给与创业辅导和资源赋能,引导他们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做风险可控的低成本创业;以企业主动并购或科创板上市为目标,选择周期可控、目标明确的融资和退出方式——美国硅谷职业科技创业家的成长路径);同时需要在原有科研处—产业处的行政管理架构下,探讨专业技术转移机构的生存空间,实现在校内专业机构、科研团队内部,设立技术经理人、技术经纪人的工作岗位、职称体系和对外协作机制;建立符合国际规则和国家科创改革要求,研发组织内全生命周期专利质量管理和技术转移流程,包含但不限于:需求研判分析、创意发明披露、产业价值判断、保护方式选择、专利申请前评估、专利质量要求、保护范围争取、覆盖市场规划、代理机构要求、审查员沟通争取、专利运营思路、主动许可推广、科创团队组建、项目公司孵化、科创板上市规划、并购目标谈判、技术合同签订、合同纠纷处置等。
因此,2020年5月科技部、教育部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高等学校专业化技术转移机构建设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要建立专业人员队伍,其中接受过专业化教育培训的技术经理人、技术经纪人比例不低于70%。2021年9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提出推动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健全知识产权管理体系,鼓励高校、科研机构建立专业化知识产权转移转化机构。2021年9月10日,《关于首批高校专业化国家技术转移机构建设试点启动的通知》,确定首批20所国内知名高校,用两年时间,建设专业化国家技术转移机构,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促进高校科技成果高水平创造和高效率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