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ail:ceo@lianyun.wang
二、主要内容
《行动计划》针对提升文化领域科技创新水平,推动重大标志性文化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升级,助力文化行业高质量发展,优化科技赋能文化创新生态等四大方面,提出8项具体措施。
一是提升文化领域科技创新水平方面,发挥本市科技资源和文化资源优势,推动科技和文化创新主体协同攻关,聚焦人工智能、互联网3.0、高端芯片、通信网络、超高清显示、新材料等方面,切实提升文化数字内容生成、处理、传输、显示等水平。建设光场和3D云渲染引擎共性技术平台作用,支撑文化领域高质量、低成本的3D数字内容生产。
二是推动重大标志性文化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升级方面,重点推动博物馆、剧院等现有文化设施改造升级,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博物馆方面,以增强沉浸感、体验感、故事感为切入,探索裸眼3D展示、建设沉浸式体验馆、搭建与历史对话的“时空隧道”等,不断创新展览形式、文物活化模式,助力“博物馆之城”建设。剧院方面,以沉浸演出、交互体验、智能演艺为切入,运用5G、4K/8K、VR/AR等技术,鼓励云演播、云展播,助力“演艺之都”建设。
三是助力文化行业高质量发展方面,涉及增强文化和旅游消费体验、助推广电视听行业高质量发展、助力文物保护数智化3条任务。文旅方面,聚焦图书馆、文旅景区等,以图书智能检索服务、打造沉浸式文旅为切入,促进大模型、虚拟现实、光影等技术运用,研发图书智能检索及推荐大模型,推进虚拟数字人演唱会、沉浸式电影院建设,创新文旅消费方式。广电方面,聚焦创作、传播等链条,以科幻影视制作、超高清节目制播为切入,运用大模型、互联网3.0、超高清成像等技术,建设科幻影视大模型、落地大制作、高口碑影视项目,提升超高清视听节目制播能力、文化数字内容供给能力,建设国际一流的中国数字视听制作中心。文物保护方面,选取“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法海寺壁画”等特色文化遗产,以文化大遗产保护为切入,运用人工智能、纳米材料等技术,促进文化大遗址数字化、资产化、修复科学化。
四是优化科技赋能文化创新生态方面,涉及打造一批科技文化创新载体、促进文化科技交流合作、加强文化数字内容智能治理3条任务。创新载体方面,发挥国家文化产业创新实验区“试验田”作用,推动更多先行先试政策落地。布局一批文化和科技融合重点实验室、示范基地和产业园区,并积极争取国家级创新平台建设。支持科技首创产品进入文化市场。交流合作方面,充分利用中关村论坛、北京文化论坛等,设立科技赋能文化分论坛,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交流合作。聚焦“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周口店北京人遗址申遗四十周年”等重要节点,策划一系列文化与科技融合活动,促成一批供需双方合作签约。发挥“两区”制度优势,促进数字文化产品和服务出海。内容治理方面,研发视听内容风险识别大模型、互联网信息内容治理大模型,探索人工智能在内容审查、风险防范和网络净化中应用,提升文化数字治理现代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