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l:153 2100 2012

Email:ceo@lianyun.wang

Beijing Four Sentences of Heng Qu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北京横渠四句科技有限公司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党委书记、副院长刘文强:推进新型工业化要下好产业有序转移的大棋
来源:《新型工业化理论与实践》 | 作者:4SHQ | 发布时间: 377天前 | 5423 次浏览 | 分享到:


(三)仍需关注中西部和东北地区承接产业转移中亟待解决的共性问题


产业人才保障瓶颈突出。该问题主要表现在人才招引困难,人才流失现象严重。与东部沿海地区相比,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缺乏吸引力,人才短缺现象普遍。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20年,东部地区吸纳跨省流动人口9181万人,占比达到73.54%;中西部地区吸纳2835万人,占比仅为22.71%。而东北地区,2011年以后,人口比重加速下滑,2020年低至6.98%,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低值。以传统的石油化工行业为例,近年大量在建化工项目在中西部地区落地,但当地缺少与之匹配的人力资源储备,如化工企业生产管理、安全及研发类人才,以及电器设备维护、电工电焊等生产一线的技术性人才均面临紧缺。想要吸引并留住人才,中西部和东北地区需要不断加大人才引进投入力度,但地区财力难以和东部发达地区竞争。以国内高校人才流动为例,广东、浙江等省份近年高度重视高端人才储备,以优厚薪资待遇吸引到大量优秀科研人员,中西部和东北地区高校的骨干师资流失严重,人才需求缺口持续扩大。


产业链供应链配套不足。其中,中西部地区该问题更为突出,部分地区产业结构集中在产业链上游原材料等领域,在材料深加工和产品制造等中下游环节的占比较小。在承接优质产业转移时,本地及周边地区难以配齐完整的生产链,增大当地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难以形成对外部投资的吸引力。此外,中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较低,2021年底,西部地区铁路路网密度不足88公里/万平方公里,远低于全国平均的156.7公里/万平方公里,2022年全国高铁密度最大的十个省份中,中西部地区仅有安徽省入榜。薄弱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导致中西部地区的物流运输成本高,2022年,甘肃、宁夏等地的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例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个百分点到3个百分点。


投资和营商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与东部地区相比,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的投资和营商环境不佳,表现为企业税赋压力较大、信息壁垒较高、公共服务较为落后、制度执行的规范化不足等,严重弱化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对于企业的吸引力,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根据国内营商环境报告,如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的《中国营商环境报告2020》、北京大学开放研究数据平台发布的《中国省份营商环境评估数据库2023》等披露,广西、宁夏、黑龙江、河南、内蒙古、陕西、山西、甘肃、辽宁等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的营商环境评价排名比较靠后,市场环境、政务环境、法律政策环境、人文环境较东部地区还有明显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