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ail:ceo@lianyun.wang
深圳产业发展已具备较好基础,产业链相对完备,合成生物、区块链、细胞与基因、空天技术等四个未来产业处于扩张期,已初具规模,5至10年内有望实现倍数级增长;脑科学与类脑智能、深地深海、可见光通信与光计算、量子信息等四个未来产业处于孕育期,10至15年内有望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坚力量。出奇招:全力下好未来产业“先手棋”如何夯实未来产业发展的技术基础,让未来产业成为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变革性力量?各地出实招、出奇招,着力培育未来产业,下好发展“先手棋”。针对未来产业,北京将实施原创成果突破行动、中试孵化加速行动、产业梯度共进行动、创新伙伴协同行动、应用场景建设行动、科技金融赋能行动、创新人才聚集行动、国际交流合作行动等八大行动,构建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生态。上海实施加快培育未来产业的“六大计划”。其中,未来技术“筑基计划”瞄准原始创新和基础研究,加强未来技术学院、未来产业创新中心等平台建设。未来布局“领跑计划”瞄准载体建设和集群打造,谋划建设未来产业先导区,打造标杆示范场景。未来伙伴“携手计划”瞄准主体培育和团队挖掘,分层次建设产业生态主导型企业、创新型企业、领军团队等创新梯队。未来场景“开源计划”瞄准技术验证和示范推广,实施跨界融合示范工程,加快研发产业化进程。未来人才“雁阵计划”瞄准集聚人才第一资源,整合各类创新平台,面向全球“揭榜挂帅”。未来生态“雨林计划”瞄准要素高质量供给,优化“五好五不缺”发展生态,为未来产业发展提供支持政策和合作平台。浙江侧重推动着力构筑未来技术创新平台、提升发展“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争创国家未来产业先导区等三个重大平台建设。具体来说,加快推进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源于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基础理论发现和原始创新;以“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为主阵地,大力发展重量级未来产业,积极招引标杆企业和重大项目;支持在科教资源优势突出、产业基础雄厚的高新区、特色小镇等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先导区。江西围绕加快“3+3”未来产业链群发展,坚持以关键突破带动全面发展、以重点提升推动体系发展,大力实施“三突破两提升”五大重点工程,点、线、面、体立体化推进,为未来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生态。例如,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面向未来产业链群,瞄准世界前沿技术,分行业、分领域、分层级动态发布重点产业链关键核心技术需求清单;深化发展数字经济,加快新兴产业关键核心(共性)技术创新转化应用,聚焦航空、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优势领域,着力构建引领发展的新兴产业生态等。